时间:2023-05-19 04:57:30 | 浏览:73
在印度尼西亚,猫屎咖啡指的是收集吃了咖啡果的麝香猫粪便而制成的咖啡。这类仅半消化的咖啡果实在与粪便分离之后,会经处理而后干燥。过去10年,这类咖啡被视为新奇有趣,加上某些人毫无根据地宣称此类咖啡口感如何绝妙,因此猫屎咖啡得以卖出高价,继而造成两大问题。
首先,这类咖啡的伪造司空见惯。市面上售卖的数量远高过实际生产量,而且多数是由等级低的罗布斯塔冒充。
其次,这样的风潮也鼓励了岛上的商人非法捕捉并囚禁麝香猫,强迫喂食咖啡果,而且动物的生存环境相当恶劣。
对我而言,猫屎咖啡没有任何优点。想喝到美味的咖啡,这绝对是浪费钱。仅用猫屎咖啡费用的四分之一,已经能让你买到世界上最优质生产者的顶级咖啡。我认为生产猫屎咖啡的方式等同于虐待动物,非常不道德,因此人们应该拒绝任何经由动物加工的咖啡,更不要用自己的钱奖励这类卑鄙的行为。
以下我们分别介绍各国咖啡的风味特征,快看看哪种咖啡更适合你的口味和气质吧!
来源 / 正和岛(ID:zhenghedao)
作者 / 詹姆斯·霍夫曼(James Hoffmann)
▌非洲
即便一般认定咖啡的原产地是埃塞俄比亚,但是在非洲中部和东部也都有大量的咖啡树种植。来自肯尼亚、布隆迪、马拉维、卢旺达、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咖啡豆已建立稳固的外销市场。各国在咖啡树种植的技巧和品种上也各具特色,提供买家多样化的选择。
1.布隆迪 Burundi
咖啡于20世纪20年代比利时殖民时期来到布隆迪。1933年起规定每名农民必须照料至少50棵咖啡树。1962年布隆迪独立时,咖啡的生产开始转为私营;到了1972年则随着政局转变又转为国营;1991年起则又逐渐回到私人手中。
咖啡口感:来自布隆迪的优质咖啡会带着复杂的莓果味以及鲜美如果汁般的口感。
2.埃塞俄比亚 Ethiopia
在所有的咖啡生产国中,埃塞俄比亚可能是最引人注意的一个。除了境内所产独特而出众的咖啡,与当地咖啡相关的神秘传说更增添其魅力。带着奔放花香与果香的埃塞俄比亚咖啡,让许多咖啡从业人员对咖啡口感的多样化大开眼界。
咖啡口感:埃塞俄比亚咖啡口感十分多样,由柑橘(如佛手柑)、花香到糖渍水果甚至热带水果气息都有。最佳的水洗咖啡可能表现出优雅、复杂而美味的气息,而最佳的日晒处理咖啡则会呈现出奔放的果香和不寻常的迷人气息。
3.肯尼亚 Kenya
即便邻国埃塞俄比亚被视为咖啡的发源地,而肯尼亚的咖啡产业发展却相对较晚。最早关于咖啡进口的文献是1893年法国传教士自留尼旺岛带入咖啡树的记载;一般相信那是波旁种咖啡。收获第一批咖啡豆是在1896年。
咖啡口感:肯尼亚咖啡以鲜明而复杂的莓果和水果味著称,同时带着甜美气息和密实的酸度。
4.马拉维 Malawi
咖啡约莫是在19世纪晚期引进马拉维的。其中一个说法是一位名为约翰-布坎南的苏格兰传教士,在1878年自爱丁堡植物园带来一株咖啡树。一开始是在马拉维南部Blantyre区扎根,到了1900年,咖啡产量达到1000吨。
咖啡口感:马拉维咖啡的口感多半相当甜美纯净,不过少有如其他东非产区咖啡那般具爆发性的果香与复杂度。
5.卢旺达 Rwanda
咖啡由德国传教士于1904年带入卢旺达,不过要到1917年卢旺达的咖啡产量才达到足以外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托管委员会撤销德国对卢旺达的殖民权,并将托管权交给比利时。因此一直以来卢旺达的咖啡都外销到比利时。
咖啡口感:产自卢旺达的优异咖啡多半带着新鲜果香,让人联想到红苹果和红葡萄。莓果味和花香也十分常见。
6.坦桑尼亚 Tanzania
咖啡的历史中提到,咖啡是16世纪自埃塞俄比亚传入坦桑尼亚的。哈亚人将“哈亚咖啡”或“amwani”带入坦桑尼亚,那或许是罗布斯塔品种,而自那时起咖啡也成为当地文化中密不可分的一环。成熟的咖啡果实会被煮过,之后经过多日熏烤,然后用来咀嚼而非冲煮为咖啡。
咖啡口感:口感复杂,酸度清新鲜活,多半带着莓果与水果气息。坦桑尼亚咖啡通常鲜美多汁、有趣而可口。
7.赞比亚 Zambia
赞比亚长久以来一直被精品咖啡产业所忽视。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个“鸡生蛋,蛋生鸡”般的情况,毕竟因为过去精品咖啡买家对此区咖啡缺乏关注,在提升咖啡质量上便少了资金投入;而由于质量不佳,现今的精品咖啡买家也更少有问津。
咖啡口感:产量稀少的优异咖啡带着鲜明的花香以及纯净果香,口感复杂。
▌亚洲
亚洲咖啡的种植文化可以说是由神话与历史塑造而成。传说中来自也门的朝圣者将罗布斯塔咖啡偷运进印度;到了16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将咖啡豆大量外销。亚洲现今在商业咖啡产业举足轻重。也门或许是个例外,因外销量极少,但风格独特的也门咖啡在全球需求量仍大。
1.印度 India
咖啡到底是如何出现在印度南部的说法颇具神话性。传说中提到一位名叫Baba Budan的朝圣者在1670年自麦加朝圣后回程途径也门,在严格管控下仍偷偷带走七粒咖啡种子。不过因为数字“七”在伊斯兰教里属于神圣数字,因此他这样的行为被认定是符合教义。
咖啡口感:最佳的印度咖啡多半带着浓郁绵密的口感,酸度低,鲜少拥有独特的复杂度。
2.印度尼西亚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群岛在咖啡种植上的首次尝试便遭受挫折。1696年,雅加达(当时名为Batavia)总督收到印度马拉巴荷兰总督所赠予的咖啡树苗当礼物,不过这些新树苗却在雅加达一场洪水中丧失殆尽。第二批树苗则是在1699年送到,这一次,这些咖啡树才蓬勃生长。
咖啡口感:半水洗咖啡多半拥有十分醇厚的口感,带着土壤、木头与辛香,但酸度低。
3.巴布亚新几内亚 Papua New Guinea
许多人会将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咖啡与印度尼西亚的相提并论,不过这并不公平。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新几内亚岛东部,与相邻的巴布亚在咖啡的生产上差异甚大。
咖啡口感: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优质咖啡通常都带着奶油般的绵密口感,拥有绝佳的甜美度与复杂度。
4.越南 Vietnam
将越南纳入详述高质量精品咖啡的本书中确实不寻常,毕竟越南主要生产罗布斯塔品种。不过,越南在咖啡产业的地位非同一般,因为此地咖啡对每个咖啡生产国都有显著影响,实在值得放入书中让读者对这个国家有所了解。
咖啡口感:高质量咖啡极少;多数口感都相当平淡,带着木质气息,缺乏甜美度或特色。
5.也门 Yemen
也门在商业化咖啡生产上的历史比任何国家都长。当地咖啡极为独特,口感相当不寻常,因此或许并不容易被一般人接受。即便也门咖啡的市场需求极大,但当地咖啡贸易从未随商业咖啡市场而变化。也门咖啡绝对独一无二,从品种、梯田式咖啡种植、处理方式到产业都显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
最初,“摩卡”一词也是也门咖啡出口港的名称。这个词的拼法很快地就改成了“moka”,以描述也门咖啡强劲浓郁的风格。现今一些来自其他国家的经过日晒处理咖啡也使用同样的名称,例如埃塞俄比亚的Moka Harrar。也门咖啡经常与爪哇咖啡一起混调,因此有了“摩卡-爪哇”一词的出现。不过,因为这个名称并未受到保护,如今已成为许多烘培业者用来描述他们所创的咖啡特调风格而非产地。加上现今“摩卡”一词也被用来描述混合走了巧克力与意式浓缩咖啡的饮品,这让消费者更加困惑。
咖啡口感:狂野、复杂而浓郁,带给人一种与世界上众多咖啡不同的独特品饮体验。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类带着野性、略微发酵的果味令他们倒尽胃口,但对其他人来说则是被高度赞赏的咖啡。
▌美洲
美洲狮全球咖啡豆最大的供应区,不过自此外销出口的豆子在质量与种类上有极大差异。即便巴西的咖啡豆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一,但是现在市场对来自小农户所生产的稀有品种有这浓厚兴趣,例如巴拿马的瑰夏品种。生态观光、农耕可持续发展以及共同合作社等发展,也改变了美洲整体的咖啡采收与种植状况。
1.玻利维亚 Bolivia
玻利维亚绝对有潜力成为优质咖啡产地,如今也生产少量优质咖啡。全国总产量稍小于巴西境内略大的单一咖啡园产量。但产量逐年减少,咖啡园也以惊人的数字在消失。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市场上将越来越难见到